<kbd id="62sm2"></kbd>
<strike id="62sm2"><menu id="62sm2"></menu></strike>
  • <samp id="62sm2"></samp>
    <strike id="62sm2"><menu id="62sm2"></menu></strike>
    • 我國高校繼續教育辦學的現狀——基于首批50家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的調研分析

       20141月7日    刁慶軍周曉婭 吳志勇    中國遠程教育      

      歷經幾十年的發展,高校繼續教育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實踐、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與此同時,也面臨著進一步系統研究、引領實踐發展的挑戰。教育部“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建設”項目于2012年開展了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發展情況系列調研,本文在此調研基礎上就高校繼續教育結構與規模、人力資源建設、辦學資金渠道等辦學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由教育部首批50家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填寫的“2011年度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發展情況調研問卷”整理而來。該問卷于2012年8月開始發放,并于同年10月全部完成回收。包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在內的50家高校基地中,有985院校12家、211院校16家、其他普通高校14家、高職院校8家。在地區分布上,華北18家、東北5家、華東11家、華南5家、西南3家、西北3家、華中2家。除了綜合院校外,其余院校的領域及行業涵蓋財經語言、科技理工、交通民航等各類系統。調研發放的問卷圍繞示范基地建設發展現狀、基礎數據、實踐創新成果、政策建議等方面展開,包括高校繼教的定位、功能、組織架構、隊伍建設、軟硬件資源、項目流程、對外合作、辦學規模與結構、社會服務等內容。問卷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為高校基地的各項繼續教育數據(其指標體系見表1),第二部分圍繞高校繼續教育辦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展開。本文主要根據問卷第一部分的基礎數據進行整理分析。
        分析結果
       1.非學歷教育規模與結構
        (1)培訓體量較大,資格水平認證人數所占比例較低。
        據調研統計,全年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開展培訓總人次達279萬余人次,頒發各類證書94萬余份,開展資格水平認證37萬余人次。
        將示范基地按“985高校”、“211高校”、“其他普通本科院校(一般院校)”、“高職院校”進行分類統計,統計顯示,非學歷面授教育中,頒發證書比例最高的為高職院校與985院校,分別為76.4%與69.7%。而其中獲職業資格和水平認證證書比例最高的為高職院校,為62%。985院校培訓學員中獲職業資格和水平認證的比例最低,僅為2.6%。)
        (2)辦班數量增長迅猛,三類培訓占主流
        據統計,2011年度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共舉辦面授培訓班12683班次。與50家高校申報繼續教育基地時所給出的2010年面授辦班數8153個相比較,2011年增長了55%,辦班數量增長迅猛。
        各類面授辦班類型中,面向社會招生辦班所占比例最高為41%,其次是面向政府機構及事業單位的內訓占23%,第三是企業內訓占16%,第四是行業協會委托辦班占8%。
        (3)四類高校辦班內容各具特點
        將示范基地按“985高校”、“211高校”、“高職院校”、“其他普通本科院校(一般院校)”進行分類統計,統計結果顯示,四種類型院校的辦班類型分布各有特點,985院校排名最前的為“面向社會招生”、“政府事業單位內訓”,其次是“企業內訓”。211院校及其他普通高校(一般院校)開辦的培訓班,十分顯著的是“面向社會招生”比例均超過半數。211院校的其他類型辦班比較均衡,其比例均為百分之十幾;而其他普通高校(一般院校)中“政府事業單位內訓”比例則相對較高。高職院校中最突出的是“企業內訓”,特別是部分緊密聯系行業企業的高職院校,企業內訓比例高達80%以上。除此之外,高職院校中“面向社會招生”及“政府事業單位內訓”比例也不低,而現有8所高職院校的情況:一是有針對某類事業單位的有密切專業聯系的高職院校,如某家專科學校90%以上是“政府事業單位內訓”;二是行業性不鮮明的高職院校,如某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其最主要的是“面向社會招生”的班級,占75%左右。
        四類院校各有培訓內容,同時亦各有側重。按照國家中長期人才規劃指出的六類人才培養,結合北京市人力資源培養調研人才分類,將高校繼續教育的培訓內容按照培養方向分為七類:黨政管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專業技能、農村實用、社會工作、知識普及。統計顯示,985院校的培訓內容比例最高為“黨政管理”,其次為“經營管理”及“專業技術”,三者占據總培訓人次的78.2%,達到均衡發展。211院校的培訓內容比例最高是“專業技術”,其次為“知識普及”與“專業技能”,三者相加為77.4%。其他普通高校(一般院校)的培訓內容比例最高為“專業技能”,其次是“專業技術”與“黨政管理”。而高職院校比例最高則是“專業技能”與“專業技術”,兩者相加達59.1%,此外“經營管理”也占一定比例。
       2.學歷教育規模與學習方式分布
        調查顯示,2011年度全國首批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的學歷繼續教育注冊人數為51萬余人,在讀人數124萬余人,畢業人數36萬余人。其中在讀人員中通過“網絡/遠程教育”方式的人數占所有學習方式的64%,已超過半數。其他學習方式依次為“夜大學”人數占14%,“函授”人數占12%,“自考助學”人數占8%。
       3.人力資源隊伍規模與構成
        (1)專職管理人員與辦學人員:繼續教育專門部門非事編超半數以上
        調研顯示,50家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專職全校性管理工作人員為1369人,其中非事編占58%。繼續教育教學部門的全職員工為4724人,其中非事編占58%。在管理部門、專門從事繼續教育的部門、專業院系繼續教育部門三類不同部門中,專門從事繼續教育的部門非事編人數比例最高占67.6%,而專業院系繼續教育從業人員的非事編比例則最低僅為25.1%。
        (2)授課師資隊伍:兼職師資近九成,學術界師資近九成
       50家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所聘請的授課師資達26646人,從其來源看,內部師資占12.3%,外部兼職師資占87.7%。其中,專業院系的兼職師資只占36%,有64%來源于內部,而繼續教育專門機構的兼職師資比例則高達94.1%。
        專業院系所辦繼續教育與繼續教育專門機構所聘師資,其來源于學術界的師資比例很高,接近90%的師資是學術界的授課師資,來自政府機構、行業企業、培訓咨詢公司等一線實踐型師資的比例僅占10%左右。所不同的是,專業院系絕大部分使用的是內部師資,而繼續教育專門機構則主要依賴于本校其他系的師資。
       4.資金收入狀況:初步形成多元投入機制
        本次調研也對資金收入與投入情況進行了統計,結果顯示,初步形成多元投入機制,但主體仍是學費與培訓費收入。42家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的收入為446682.5萬元,其中學費與培訓費收入為363171萬元,占總收入的81.3%,非學歷教育略高于學歷教育的收入;其他渠道收入83511.54萬元,占總收入18.7%,其中最多的為學校投入,其次是政府投入。
        發展特點小結
        從以上統計分析中,可進一步發現并總結出如下辦學特點:
       1. 辦學結構:從“學歷為主”向“學歷非學歷比翼齊飛”轉變。
        非學歷教育與學歷教育在招生規模與收入層面上已經旗鼓相當,甚至略有超過。在招生規模上,50家高校繼續教育注冊人數為51萬余人,而非學歷教育面授81萬余人次。在收入層面,非學歷教育培訓費收入要略高于學歷教育學費收入。
       2. 辦學方式:網絡遠程教育在各類學習方式中逐步凸顯其重要性。
        網絡遠程教育因其特點和優勢,已經成為重要的學習方式。學歷教育在讀人員通過“網絡/遠程教育”方式學習的占64%,是其他方式總和的2倍。非學歷教育培訓中遠程培訓體量更是面授培訓的數倍。無論是面向企業,還是面向農村、中西部、民族地區,或是面向困難特殊群體、扶貧、對口支援等領域,網絡教育均發揮了更強大的威力,輻射范圍更廣,受益人群更多。
        網絡遠程教育資源也初具規模,并在各教學環節中展開使用。50家高校已建成學歷教育網絡課程近6000門,占學歷教育課程總數的1/5,建成非學歷教育網絡課程6500多門。數字資源在課程講授、教學資源制作、課程輔導、學生自主學習、課程作業等環節使用頻繁,在備課、教學反饋、課程實踐、課程考試等環節也有所使用。雖然如此,各高校仍反饋數字資源明顯不足,甚至嚴重短缺,在各教學環節的使用情況也尚有很大潛力和空間。當前,有不少高校正在逐步推進開展網絡遠程教育,以在自身繼續教育發展中借助和發揮其優勢。
       3. 辦學特點:各類型院校發揮各自的優勢開展非學歷辦學。
        四類院校依據自身優勢,在主要辦學方向上各有特點。985院校利用品牌優勢,在“面向社會招生”、“政府事業單位內訓”、“企業內訓”等三大領域均衡發展,尤其是第二個領域遙遙領先(占64.3%份額),擁有絕對地位。以“經營管理”、“黨政管理”、“專業技術”為主的培訓培養的是干部隊伍和技術骨干隊伍,也凸顯了高端市場。211院校重點挖掘社會公開課需求,大力推廣“面向社會招生”的項目。其主要辦班類型為“面向社會招生”,主要培訓內容為“專業技術”、“知識普及”以及“專業技能”,可知其雖面向大機構開展內訓的品牌效應下降,但將自己品牌與資格認證證書雙管齊下,大力開展面向社會大眾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培訓,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他普通高校在辦班類型上比較凸顯的是在“政府事業單位內訓”,以及“面向社會招生”,其培訓內容比例最高的是“專業技能”。而高職院校的培訓與資格水平認證結合緊密,充分發揮行業性強、校企緊密合作的特點,根據行業用人標準、崗位標準開展大量職業知識能力培訓,“企業內訓”占其總量的54%,在該領域的市場份額也達到38.2%,成為唯一超過985院校市場份額的一項指標。
       4. 辦學內容:基于發展的知識能力培訓占高校培訓的96%。
        在各辦學內容中,“知識普及”一項指的是一般性社會需求培訓,如外語、電腦、文化、藝術、人文、親子家庭等,有助于個人和家庭生活品質提升,而此項僅占3.2%。專業技術技能、經營管理、黨政管理是當前高校培訓的三個主要內容,分別占55.7%、27.1%及16.7%。由此可見,當前高校培訓高達96%的比例是基于職業發展、促進機構及個人事業發展而開展的。
       5. 辦學認證:資格水平認證培訓尚不足高校培訓總量的十分之一。
        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開展的培訓中,資格水平認證培訓人數僅占培訓總人次的8.7%。大量的專業技術、專業技能、經營管理培訓成果主要通過各高校自身品牌證書得以體現。這一方面符合在職學習的多樣化和靈活性,在非學歷教育起步發展期是十分必要的;但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前認證體系的系統性、權威性十分匱乏,這對于建立終身學習體系、實現學習成果的銜接轉化是嚴峻的挑戰。
       6. 人員結構:非事業編制人員成為各類員工中的重要力量。
       50家高校示范基地的繼續教育工作人員中,非事編人員比例占57.4%。在三類部門中,最高的為專門從事繼續教育的辦學部門,非事編人員比例為67.6%;其次為繼續教育管理部門,非事編人員比例為57.5%;而專業院系下屬繼續教育辦學部門的非事編人員比例最低,為25.1%。由此可見,非事編人員已經成為繼續教育的重要力量,如何對其進行管理以發揮其工作積極性,是穩定和壯大繼續教育人力資源隊伍、推進繼續教育發展的重要保障。
       7. 師資結構:對校內他系師資有很強依賴性,實踐型師資僅一成。
        在繼續教育專門部門的師資隊伍來源中,除了內部師資5.9%之外,校內他系師資占58.8%,可見校內他系的師資對于繼續教育專門部門而言占據了重要位置,校內對教師參與繼續教育的鼓勵政策極大影響了繼續教育的發展。此外,來自政府機構、行業企業、咨詢培訓機構及其他實踐單位的師資為10.4%,僅作為一個有限的補充,這種現象值得思考。
       8. 收入結構:初步建立多渠道來源,但主體仍為學費培訓費收入。
        學費與培訓費收入占總收入的81.3%,特別是非學歷教育快速發展,其收入主要來源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因而較好地吸收了社會辦學資金,使之用于繼續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實現了雙贏。其他渠道收入占總收入18.7%,其中最多的為學校投入,其次是政府投入,第三為企業共建投入等,其絕對數額不低,是另外一個有效的和有待進一步開拓的資金來源渠道。
        (作者刁慶軍系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副研究員。周曉婭的工作單位為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學研究部。吳志勇系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宣傳聯絡辦公室主任。)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热re99久久6国产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观看|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肥胖|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蜜桃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乱子精品免费视观看片| 久久精品夜色噜噜亚洲A∨| caoporn国产精品免费|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精品人妻AV区波多野结衣| 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日韩经典| 国产大片91精品免费看3|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 中文一国产一无码一日韩|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动漫精品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日韩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不卡| 99RE6热在线精品视频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一坑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