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發展中國家怎樣讓終身學習啟航
2008年02月18日 藍建 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21世紀,終身學習已成為所有國家教育和社會發展的組成部分,而不僅僅是發達國家的特權。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終身學習策略。不論何種時間、何種地點、何種形式的學習,其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公平和機會均等。亞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正在創造性地實踐著終身學習的理念。
在立法與政策中闡釋終身學習理念
印度尼西亞在2003年頒布的國家教育制度法令中,將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列在同一系統之中。從而,非正規教育與正規教育正式、合法地具有了同等地位,并獲得同等的發展權。老撾目前實行的《教育法》規定,非正規教育是一種不論學習對象、學習時間、學習場所的教育形式,與正規教育具有相同的層次,為缺少學習機會、不能繼續接受正規教育或需要繼續學習以獲取日常工作的各族老撾人服務。2001年頒布的菲律賓《基本教育法》承認替代性學習系統,將其作為與正規教育平行的、為教育系統的邊緣人群提供學習干預的另一學習系統。烏茲別克斯坦近年來也通過了新的教育法和國家人才培訓計劃,其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就是引入由繼續教育、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構成的終身學習體制。
加強機構設置,變管理為服務
泰國、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等國教育部成立非正規教育司已有三十余年的歷史。菲律賓總統發布第1139號法令,將成人教育改為非正規教育,在教育部內設主管非正規教育的副部長一名,標志著從中央到基層的非正規教育服務機構開始建立。柬埔寨、老撾、斯里蘭卡等國的教育部也都設立非正規教育司,蒙古在教育部設立國家非正規教育和遠程教育中心。不丹教育部設成人與高等教育司,下設非正規教育處。巴基斯坦設立非正規教育局。
為凸顯服務職能,泰國在1999年又將教育部非正規教育司改為非正規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在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各大區、省和地區設立的非正規教育服務中心,非傳統的政府管理部門,其主要目的是滿足社區和學習者的學習需求。
印度尼西亞大區非正規教育服務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編制學習材料;制訂發展政策和設立培訓基金;開發培訓模型;交流各地和各社區信息;為各地和各社區提供技術支持。它的另一重要任務是培訓非正規教育工作者,包括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和社區學習中心的工作人員。服務中心也開展少量的常規培訓,如計算機培訓等。
泰國非正規教育委員會辦公室及其所屬的各地非正規教育服務中心的主要任務包括,為處境不利人群提供基礎教育以使他們脫盲;提供初等、中等和高等非正規同等學歷教育;開展各種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與正規教育系統合作,為學習者提供校外學習服務,如廣播電視教育項目、衛星電視教育節目、科技展覽等;為人們提供與其生計和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最新知識和信息,使人們及時更新知識,以適應全球化現代技術社會的迅速變化;使人們學會利用各種資源自學,如公共圖書館、鄉村閱覽室、社區學習中心、教育科技中心、教育廣播和電視節目。
構建終身學習的社會協調機制
終身學習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學習主體對自己的學習承擔責任,學習主體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抓住機會主動學習。各國終身教育的發展程度不同,有些國家的終身學習和非正規教育目前仍主要依靠國家運作,而發展較快的形成了由國家支持、由居民或村民建立和運作的社區學習機制——社區學習中心,學習者可以隨時利用這一中心自主學習。
越南《國家教育法》將社區學習中心作為社區非正規教育的基本機構,國民議會已批準了這一條款。印度尼西亞建有社區學習中心間相互聯系、溝通和傳播的專門網絡和社區學習中心的專門服務機構,包括印度尼西亞社區學習中心交流論壇、社區學習中心產品市場、社區學習中心貿易發展基金和社區學習中心合作體。
菲律賓為倡導終身學習,曾經從國家到基層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從而使不同利益群體對社區學習中心產生興趣,保障立法或法律支持社區學習中心的發展。這一系列活動的成果之一就是,將發展社區學習中心列入了地方政府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社區學習中心委員會”。其作用是促進立法、政策、經費、能力建設、社會聯系,并與相關機構合作,實施監測與評估。其成員包括來自非正規教育局、掃盲協調協會、內政部、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和眾議院的代表。地區和村級社區學習中心委員會負責測評目標群體的需求、實施項目、建立基層社會聯系、運作社區學習中心、根據反饋有針對性地監測和評估項目的效果。成員有村長、青年代表、掃盲協調員、宗教領袖、社區長者、學校校長、社區衛生官員、非政府組織代表及其他社區重要人物。
從上述事實我們可以看出,滿足所有類型校外人群的學習需求是終身學習的出發點。承認所有類型的學習是終身學習的著眼點。在終身教育體系中,學習和教育成為全社會的事情,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僅是教育部門的事。同時,教育部門應承擔起協調作用。(作者單位: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