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課堂開到農民家門口 六旬農民“上大學”
2008年06月02日 孫政 朱勤 遼寧日報
嶄新的課本、厚厚的筆記本、渴求知識的眼神……5月29日,在沈陽市東陵區科普大學大甸子分校開學典禮上,這些構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真沒想到這把年紀了還能上大學!我是村里的農業義務技術指導員,想在咱這科普大學里充實一下農業知識,以后再給村民指導水稻種植時心里就更有底了。咱還得學學衛生保健,讓身體棒棒的……”今年62歲的村民趙宏安談起今后的大學學習,一臉的興奮和喜悅。
東陵區科普大學大甸子分校是沈陽市首家農村科普大學,這所大學將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教學的主要內容為農業科技、就業技能、思想道德、法律常識、衛生保健等。大學將充分利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網絡教學,按需設課,通過學習使學員掌握農業科技知識和發展所需的技能,樹立科學生活理念。首批學員30人,每年兩個學期,每個學期5個月,每月授課兩次,每次兩個學時,學制兩年,學員全部實行免費,課程結業考核合格后發給結業證書。今年東陵區還將在祝家街道再成立一所農村科普大學,有計劃地全面提高全區農民素質。
據了解,今年東陵區開展創建遼寧省科普工作示范區活動,將更好地服務“三農”,讓“科普惠農”,促農致富增收。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將覆蓋60%以上的鄉街;建立由專家組成的科技講師團;每個村有科技示范戶、科技帶頭人或科普宣傳員,形成以科技致富能手為主體的農民科普隊伍。并且積極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民科技培訓,制訂培訓規劃、年度計劃和教學大綱。90%以上的鄉街干部、80%以上村干部和農民黨員勞動力每年接受科技培訓。農民黨員基層干部培訓后掌握1至2項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