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中,讀懂詩和遠方:理論名家走進人大課堂,引領青年“悅”讀生活
“啃”教材、“刷”習題、“趕”論文———談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這些快節奏的鏡頭不由地在腦海里閃過。然而有這樣一群學生,他們愿意花時間每周從不同的學校乘坐巴士匯聚到一個教室里,都捧起那些只經常在塵封的書架上看到的經典著作讀本細細研讀……“同學們,歡迎各位再次回到咱們‘名家領讀經典’的課堂!”親切熟悉的問候聲,劃破了教室里翻書本沙沙作響的靜謐。
觸摸經典,有名家為伴
12月28日,“名家領讀經典”北京高校市級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第一學期最后一講在中國人民大學開講。這是個周三的晚上,清涼的夜色不減同學們學習的熱情。來自8所試點高校的同學齊聚在公共教學一樓教室里,滿懷期待地等著授課老師到來。
從校外趕來的北京大學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國際關系學院潘維教授風塵仆仆走入教室的那一刻,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天,潘維教授要以《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共產黨的四個三十年》為題,為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和北京林業大學等8所高校的300余名師生講授一堂生動的領讀經典課程。
邀請在各個領域具有影響力的大專家、大學者集中授課,這正是“名家領讀經典”課程的鮮明特點。課程旨在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及首都地區理論名家的強大影響力,發揮他們帶有個人獨特風采的強烈感召力,幫助大學生克服理論學習碎片化、淺層化的問題,引導大學生去觸碰經典、閱讀經典、熱愛經典。除了潘維教授,還有金一南少將、胡鞍鋼教授、李稻葵教授、張文木教授等19位理論名家受邀講課,共同打造這堂內容詳實、觀點權威、風格多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上這個課可以和許多平時見不到的名家面對面交流。他們在各個領域都是領軍人物,這段時間卻來為我們一一授課。老師們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課程主題,讓我感到一種多視角分析問題的魅力。”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2016級本科生孫子建在課后如此評價這門課。
倡導大學生閱讀經典,是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蘊、學術氣息的高層次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全媒體時代里,做好經典閱讀的領路人可謂任重而道遠。“名家領讀經典”課程邀請了一大批有學識、有思想的領路人,手把手牽引著大學生們去觸摸經典、走進經典。
學習理論,更關注現實意義
經典著作是人類優秀精神文化的傳承載體,閱讀經典不僅是一種汲取知識、啟迪智慧的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內涵豐富的修身養性之道,對于培育人文精神、提升思想水平、提升人生境界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在“名家領讀經典”課堂,理論名家結合自身專攻方向,向同學們講述每一本經典著作背后的大小故事和深刻道理。
經濟學院院長張宇教授應邀授課,他講的是《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張宇教授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特征開始分析,指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義。他對資本主義概念、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經濟危機、經濟全球化、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等問題進行詳細說明,闡釋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和運動規律;貫穿講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全面介紹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我們的課程應該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講述深刻的方法道理,強調運用理論經典去研究解釋現實重大問題的能力。”張宇教授接受采訪時說,“同學們要注重提高理論學術水平,扎實學習、扎實讀書,掌握基本原理,提升思維水平,再去解決現實問題。”
事實上,“名家領讀經典”課程原本就是連接理論與現實的一次創新。如“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改革與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課程,都聚焦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為北京深化思政課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名家領讀經典”課程核心內容是解析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和國家治理體系,系統理解中國,在讀經典的同時“讀懂中國”。
“中國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如何看待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的中美關系?”“新的國際秩序是什么形態?中國在其中應起到什么作用?”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少將講完《百年滄桑:從東亞病夫到民族復興》后,同學們提問如潮,從教室里活躍的氣氛可以感受到思維火光在跳動。“金一南少將的課我非常喜歡,我個人本來就喜好研究關于歷史、軍事方面的問題。”清華大學2016級本科生梁兆殷說,“我們學到了真東西,學得很投入。”
“注重理論內容和現實意義是課程的根本,這讓同學們真正體會到經典的魅力。”張宇教授說。
讓閱讀經典之風起得更盛
“名家領讀經典”課程的內容著實豐富:北京大學中文系杜曉勤教授深度闡釋了“封建制”與“郡縣制”的形成、變革問題,揭示了柳宗元《封建論》的現實意義和政治啟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謝茂松教授由王陽明心學思想關聯到共產黨人黨性修養問題,吸引了同學們對王陽明《傳習錄》的鉆研興趣;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教授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講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實性思考,將人帶回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經典論述……十九位理論名家在課堂上講得深入淺出,讓聽眾沉浸在對經典的品讀之中。
“從開課到現在,幾乎沒有出現過缺課的情況。”“名家領讀經典”課程班主任、人民大學輔導員丁莉婷在課程結束時,說出了輔導同學們一路走來的感受,“這門課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同學們,真真正正地成為了一個班集體,共同上一堂課,大家在這匯聚起來的知識海洋里流連忘返,戀戀不舍。”
這樣一股勁頭,正在成長為一股勢頭,并牽動著更多的人。
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的幾堂課里,校黨委書記靳諾,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吳付來,副校長洪大用紛紛來到現場鼓勵同學們認真學習。學校相關部處、院系緊密配合,為課程順利開辦提供了堅實保障。上課下課井然有序,交通來往安排得當,一切的工作,只為讓同學們在溫暖明亮的教室里共同享受思想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在學校“讀史讀經典”項目實施卓有成效的背景下,這樣一門“名家領讀經典”的課程讓觸摸經典、閱讀經典之風起得更大、更盛。課程還提供學分認證、學習資料共享,為學生進行深入學習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與保障。
在教室之外,課堂教學內容還錄制成了視頻,以慕課形式登陸了“人民網公開課”,“名家領讀經典”的魅力從黑板延伸到了互聯網。
北京林業大學2016級本科生李悅然心中常含一份幸運和驚喜之情。“這一系列課程顛覆了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見到這么多名師,分享這么多智慧,我很感激選了這門課。”她說,“我想,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一定有著時代智慧的凝結,值得我們反復琢磨學習。課上老師從很高層次進行的解讀,對我們學習經典產生很大的幫助作用,也讓我們認識到經典著作里需要我們學習的還有太多,的的確確學無止境。”
幸運和驚喜不獨獨是她的感受。它們傳播在班級內,在每一次靜靜坐車前來上課的途中;它們擴散在校園內,更多的同學將這門品讀經典的課列入自己的“搶課清單”;它們已經走向更遠,隨著課程火熱進行,媒體搶先報道,線上視頻及時發布,教育部門人士頻頻關注……閱讀經典,就本該是充實自我的幸運和對話偉人的驚喜;在這個“碎片化”輕閱讀時代,“名家領讀經典”課程作為高校課程改革中的一筆亮色,提醒著人們重拾閱讀經典的寧靜和快樂。它的感召力量,已經越來越強。
課程策劃人之一、北京大學中文系韓毓海教授表示,希望將這門課一直辦下去,讓課程在思政課改革、經典閱讀推廣的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力量。
“‘名家領讀經典’活動以解決高校思政課建設中的難題為出發點,以問題為導向,以幫助大學生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為目標,深刻闡釋了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靳諾書記表示。
據了解,本學期“名家領讀經典”課程繼續全面進行,將開設《滄桑正道:中國共產黨與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理論之光:馬克思主義與哲學社會科學》《中國方案:世界發展大勢與國家外交戰略》3門市級思想政治理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