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將虧損18億美元 日本“家電王國”神話緣何破滅
來 源:中國經營網發表日期:2014-12-03
據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家電風靡世界各地。家電產業作為拉動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造就了“日本制造”在世界市場的良好口碑。然而,時過境遷,進入21世紀之后,日本家電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卻力不從心,逐步被韓國、中國等后起之秀趕超,經營陷入困境。
日本索尼公司最近宣布,由于智能手機、彩電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持續低迷,預計在2014會計年度將發生2300億日元(約合18.4億美元)的巨虧,這也是索尼自2008年以來的7年中第6次出現巨額虧損。
“家電王國”神話破滅
自2011會計年度,日本家電行業的三大巨頭索尼、松下和夏普就出現巨額虧損,其中松下的虧損額創造了日本制造業虧損額新高。這些家電巨頭雖然進行了斷臂式整頓改革,但依然未能阻止經營業績持續下滑。2012會計年度,這三家家電巨頭繼續嚴重虧損。
日本家電業衰敗的原因錯綜復雜,既有企業戰略決策失誤,也有遭遇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國際產業格局巨變等因素。
戰略決策方面嚴重失誤的典型案例當數數碼錄放機(DVD)規格之爭。為了爭奪數碼錄放機市場,日本家電廠家紛紛投入巨資研發,逐步形成了以索尼、松下等公司主導的藍光陣營和東芝領軍的高清陣營。在這場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規格之爭中,藍光規格雖然獲勝,但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以及音視頻網站大量出現,市場對數碼錄放機的需求不斷萎縮,日本家電企業規格之爭演變成一場沒有贏家的零和游戲。
松下也同樣出現過重大決策失誤。在本世紀初,夏普等公司把下一代平板電視的發展重點放在了液晶上,但松下卻將寶押在等離子上。松下認為,液晶技術有其局限性,很難生產出大尺寸面板,等離子則適合生產大尺寸電視,而且等離子還具有亮度高、可視性好等優點。然而,隨著液晶技術的發展,60英寸以上大屏幕面板也應運而生,且具備電力消耗小、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受到消費者的青睞。2011年,松下投資2100億日元、開工僅一年半的尼崎等離子工廠被迫停產。
夏普也非贏家,公司因未能掌控消費者心理與市場動向,而豪賭大屏幕液晶電視機,投資4200億日元建立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年產600萬臺60英寸以上液晶電視面板的工廠。但市場并沒有像夏普期待的那樣發展,銷售很不理想,自2011年下半年起該工廠開工率不足五成,出現嚴重虧損,夏普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
在手機業務方面,日本采用了與歐洲和中國等不同的制式,其國際競爭力自然被削弱。在目前智能手機市場上,日本高端產品和品牌競爭力不及美國蘋果,普及型智能手機的性價比又不及韓國、中國產品。
產業轉型突圍求生
近年來,索尼、松下、夏普、日立、東芝、三菱、日本電氣等曾經顯赫一時的日本家電代表性企業,不是陷入經營困境,就是淡出家電市場另謀生路。
如今,各廠商紛紛收縮家電業務,開始去家電化的進程。這些廠家已經或者正在從海外撤退家電業務,縮小國內家電生產規模,集中精力發展自己的盈利業務。日立將重點放在發展信息通信系統及相關產業、建筑機械、升降機等建筑設備;東芝在原子能以及其他發電設備、高性能集成電路、3D快閃存儲器等方面大展手腳;日本電氣主打政府以及企業事業機構用大型計算機、工程設備等。
就連以家電為主業的松下和夏普,也開始涉足汽車用電子部件和新能源領域,開展多種經營,謀求收益多元化。索尼公司除了加強一直盈利的影像部門的營銷之外,還致力于在再生醫療和醫療器械等領域發展新業務。
另外,隨著4K電視節目的試播,日本家電企業認為即將出現電視機更新換代新時期,期望以此為契機謀求東山再起。在這新一輪競爭中,日本家電企業能否咸魚翻生,重振“家電王國”昔日輝煌,引人關注。
家電巨星隕落的啟示
另據新華網之前的報道,日本家電這顆昨日巨星緣何隕落?原因錯綜復雜,既有企業戰略決策失誤,也有生不逢時,遭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產業格局的巨變和具有后發優勢的海外家電企業的全面夾擊等因素。
日本家電企業的敗北,其實在進入21世紀后就初顯端倪。首先,在戰略決策方面出現了嚴重的失誤。其中,最致命的當屬數碼錄放機(DVD)規格之爭。為了爭奪數碼錄放機市場,日本家電廠家紛紛投入巨資研發,逐步形成了以索尼、松下等公司主導的藍光陣營和東芝領軍的高清(HD-DVD)陣營。經過多年的激烈競爭,最后東芝宣布退出,索尼陣營獲勝。
但出乎所有參與者預料的是,隨著互聯網的高速化以及影視頻網站雨后春筍般地大量出現,消費者已經失去了往日那種對數碼錄放機的向往與需求。索尼陣營的藍光數碼錄放機雖然在博弈中獲勝,但并沒有贏得市場。HD數碼錄放機的退出,也沒有給“藍光”增加所期待的銷量,整個市場反而不斷萎縮。數碼錄像機已經漸漸地淡出了消費者的視野,其規格之爭演變成了一場沒有贏家的零和游戲,成了參與廠商陷入長期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文關鍵字:日本家電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