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五大挑戰 稅收法定電子商務成難點
作 者:沈漠 來 源:財會信報發表日期:2015-10-28
10月22日,由中國財政雜志社主辦的“新形勢下的財會改革與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出席會議并講話,稅政司司長王建凡、會計司司長高一斌以及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湯谷良作主題發言。
值得關注的是,王建凡司長在“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相關問題”的主題發言中,全面介紹了中國稅制改革的最新進展,并提出改革中所面臨的五大挑戰,涉及經濟下行壓力、改革力度掌控、稅收法定要求、電子商務發展、國際稅收合作等內容。
稅改面臨五大挑戰
王建凡表示,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對于我國新一輪稅制改革做出了規劃,2014年6月審議通過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對稅制改革工作做出了一系列具體部署。過去一年中,財政部門不斷推進稅制改革工作,有進步、有亮點,也有艱辛,但更多的是感觸。
據介紹,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稅制的發展經歷了幾個重大改革階段,其中,1994年的稅制改革,是中國現代稅收制度的新起點,也是一個分水嶺。“1994年稅改之后,我們不斷推出一系列的后續改革。但要講重要的節點,我認為,1994年是一個,十八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因為,任何一次重大改革,都離不開各項政策的協同推進。”王建凡稱。
1994年,我國實施了分立的財政體制改革和分稅的稅收制度改革。此后,財政體制雖有進一步的規范,但只是做出一些小的調整,未有重大變化;稅收制度也進行了一些局部的改進,比如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改革、增值稅轉型改革等,但一直沒有脫離1994年改革所確立的軌道,即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體系。
在新一輪的改革中,首先會有一個中央和地方權責的劃分,然后在此基礎上,賦予地方政府相應的稅收管理權限,包括稅收立法與征管。當前在稅收管理權限方面,中國是一個單一制的國家,即中央政府統籌稅收立法工作,雖然在一些稅種上已植入了對地方的一些授權,但仍未打破中央主導立法的總格局。
王建凡認為,不同之處在于,1994年時財政、稅收體制改革是同時進行的,現在則是一先一后,而且當前的改革比1994年難度增大。一方面,上世紀90年代,全國上下已形成了共識,那就是財政幾乎難以為繼,中央和地方的關系也到了必須調整的地步,改革阻力較小。另一方面,當時的經濟形勢較好,中國GDP長期保持兩位數增長,從1994年開始,稅收也呈現兩位數增長,甚至比GDP增速更高,最高曾達到后者的兩倍。而目前,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GDP增速已下滑至6.9%,稅收增速更降低至6.3%。這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且將成為常態。
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除,多數發達國家的經濟形勢還可能繼續下挫,一些新興經濟體也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中國經濟現在也不敢說見底。王建凡認為,這給當前的稅收制度改革增加了不小的難度,也就是上面所說的面臨五大挑戰,涉及經濟下行、改革力度、稅收法定、電子商務、國際稅收合作等。
稅收法定任務繁重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實現稅收法定。這是指導稅制改革和稅收立法工作的綱領。十八屆四中全會對于依法治國做出了全面的部署,而稅收法定在一個法治社會里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一個重要基礎和工具。
“到2020年,我們要實現全部的稅收由全國人大制定單行法,而現在中國有十幾部稅收法規,仍是國務院出臺的暫行條例。也就是說,今后,每年都有兩到三部稅收法律要在全國人大進入一審、二審乃至三審程序。要保持這樣的進度,稅制改革的工作壓力可想而知。”王建凡稱。
他進一步指出,落實稅收法定不僅是人大立法程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全社會都要具有依法治稅的意識,對稅收法律、政策的制定和調整,都要加強監督。就是說,不僅在立法程序上,要符合程序和規則,在立法精神上要廣泛地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在法律解讀上,也要全面準確。
不過,稅收法定的好處也顯而易見。比如,在推動個人所得稅改革,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體系后,不僅能夠減少居民的偷漏稅行為,還可以推進社會誠信建設。“在進行納稅申報時,數據同步接入社會誠信查詢系統,納稅人就沒有必要為一點點稅收利益,而冒失去誠信的險。同時,個人的收入和納稅信息也可以為社會機構提供參考。”王建凡稱。
目前,增值稅的改革還有建筑及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三大行業沒有完成。據介紹,增值稅是法國政府發明的,其最大的優點是鏈條機制嚴謹,通過進項銷項的稅收抵扣,可以在買賣雙方之間形成相互制約。增值稅在稅收征管上層層抵扣,形成上下關聯,同時也促使企業建立正規的財務體系;企業開具的發票憑證,既是納稅扣除的憑證,也可以作為會計核算的憑證,使其經營行為變得透明和規范。那些靠投機取巧、偷稅漏稅,來實現低價競爭的企業就無路可走,從而優化了市場環境。
電子商務帶來沖擊
王建凡認為,網絡時代改變了一切,也改變了稅收。
9月份,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網購用戶線上消費中有78%是對傳統線下消費的替代。也就是說,電子商務產生的巨大銷售額并不全是新增的需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對傳統商業的侵蝕。
這并不意外。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以及連鎖商業的迅速發展,實體店大量出現不景氣乃至關門倒閉的現象。“市場的集中度在提高,但規范度沒有同步提升。而且,財富也不斷向少數群體集中,稅收的調節力度也要跟進。否則的話,傳統的商業可能大規模陷入負增長,這也會引發很大的問題,社會和諧與財政可持續性都會受影響。”王建凡表示。
在電子商務時代,線上線下的交易混雜,稅收政策和管理怎樣來適應新的形勢,也是一項重要課題。王建凡表示,“電子商務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同樣改變了稅收征管模式,各項稅法以及管理辦法的修改也必須要及時到位。電子商務給我們帶來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而電子稅務局時代也必將會很快到來。”
電子商務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交易數字化。大量網商通過阿里巴巴、京東等平臺來實現在線交易,也屬于商業行為,要有合法的交易憑證和營業執照;同時,政府部門也要與相關方面做好協調工作,以全面準確地獲取海量交易信息,實現稅收征管。
王建凡指出,過去境外所得稅的抵免,都集中在稅務總局或省局的一些部門,現在已經遍地開花了。因為自從電子商務興起以來,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做跨國業務,很小的企業也可以很容易地成為“跨國公司”,這就要求稅務管理做相應的改進。
稅制改革取得進展
王建凡認為,在稅制改革中,稅收立法是第一位的。據了解,過去一年,《環境保護稅》的立法工作推進順利,已完成向全社會征求意見,對象包括公眾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團體。有關部門正在根據各方面提的意見做最后的修改,很快將進入稅收立法程序,即先提交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再正式由國務院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明年有望進行一審。王建凡強調,這將是提出“稅收法定”以后第一部新制定的稅收法律。
據悉,其他的稅收立法工作也都在積極跟進,部分法律的起草工作正在有計劃地進行,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以及個人所得稅方案都在制定之中。“我們在過去的一年,一些改革措施雖然沒有整塊推動,但部分改革已分散出臺,比如,消費稅的改革已實現了好幾項。”王建凡表示。
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王建凡表示,在經濟新常態下,當前的稅收政策調整很清晰。第一是政策重心向小微企業傾斜。大量的新政策陸續推出,為小微企業減費降稅,減輕負擔,促進其發展。其二是大力支持創新。其中,在研發方面,國務院近日決定進一步完善并且適當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這有利于引導和促進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增強競爭實力,并推動經濟增長。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