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華、德勤審計"無果" 大華接下燙手山芋
作 者:李慧敏 來 源:中國經營報發表日期:2017-10-11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在2017年兩次接下了兩家ST企業(*ST昆機、*ST中安)2016年度審計報告的“重新審計”的工作。特別之處在于,這兩例需要重新審計的報告,其一為瑞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瑞華”)無法發表審計意見;其二為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德勤”)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非標準審計意見。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業界的關注點聚焦于兩大問題,第一,大華重新審計之后,是否能夠給出無保留意見報告?第二,大華此舉是“藝高膽大”,還是為重返“百強律師事務所”(視野注:應為百強會計師事務所)前十的迫切需要?
專家認為,理論上看,大華接手后出具無保留意見報告存在可能性,但從披露情況看,兩家企業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除非大華獲得顛覆性證據。
記者致函大華,不過,大華婉拒采訪要求,對于記者相關問題截至發稿也沒有回復。
出具“無保留意見”可能甚微
9月15日,*ST昆機公告,聘請大華對2016年年度報告進行重新審計。
據悉,*ST昆機的“自查整改”始自今年3月份,彼時,*ST昆機發布了《關于在2016 年年度報告審計過程中發現以往年度可能涉嫌財務違規的重大風險公告》,稱在審計過程中,瑞華審計人員發現在2016年年度公司存在存貨不實、收入跨期等問題。
其中還包括控股子公司存在“多賬套”及票據涂改等問題。審計人員在對某一控股子公司審計時,發現“多賬套”以及賬面記錄以銀行承兌匯票從第三方非金融機構借款的業務,所附票據存在涂改痕跡,審計人員懷疑虛構業務及資金來源不明,子公司對此未作出合理解釋。
早于承接*ST昆機重新審計業務之前的4個月,大華還承接了*ST中安的重新審計業務。此前,*ST中安2016年年報被德勤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并據此發布了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
德勤在審計報告中表示: *ST中安部分子公司主要從事工程業務,由于*ST中安未能提供能夠證實相關業務經濟實質的證據,故無法對*ST中安部分子公司的工程業務實施滿意的審計程序,以對該部分業務的經濟實質以及相關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的確認和計量、應收及預付款的可收回性等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因此,無法確定是否有必要對營業收入及營業成本的本年發生額和上年發生額、應收及預付款項的年末余額和年初余額以及財務報表其他項目作出調整,也無法確定應調整的金額。因此,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從*ST昆機公告披露自身存在的問題來看,問題的性質已經很嚴重,不應存在發表無保留意見的可能,甚至發表否定意見的可能性很大,除非審計過程中獲取了顛覆性的證據。”資深注冊會計師劉志耕表示。
據介紹,注冊會計師應根據查明問題的性質、金額大小及影響程度,來考慮發表相應的審計意見,即應根據問題的嚴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考慮發表否定意見、保留意見及無保留意見。
但是,如果無法查清楚,審計范圍受到限制導致無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對財務報表可能的影響重大且具有廣泛性,如注冊會計師無法解除業務約定,則應該發表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瑞華發表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可能原因即在于此。”劉志耕表示,如果上述影響雖然重大,但不具有廣泛性,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發表保留意見。
“從*ST中安存在問題的嚴重性來看,應該沒有發表無保留意見的可能性。”劉志耕如是斷言,由于*ST中安未能提供能夠證實相關業務經濟實質的證據,說明其內部控制存在嚴重問題,所以,注冊會計師根據其嚴重性和影響程度對其內部控制發表否定意見也就在情理之中。
大華接手重新審計,是否有可能出具無保留意見?
專家表示,理論上講,大華重新審計并出具無保留意見是可能的,但實務中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首先,這不僅要兩家公司務必毫無保留、實事求是、全力以赴地配合審計工作,注冊會計師可以查清、查明全部問題,同時還要全面接受注冊會計師對查出問題所提出的全部的審計調整意見;其次,注冊會計師,必須要全面排查可能存在的各類審計風險,不僅要查明此前已經暴露的全部問題,還要能夠發現潛在的各類問題并正本清源。
“即便符合上述兩大前提,也不一定可以發表無保留意見,因為實務中對有些問題的調整不是想調就調的,如涉及到嚴重舞弊問題、違反法律法規問題、難以實施必要審計程序等等情形,調整和處理這些內容需要相當時間也有相當難度。”專家表示。
公開信息顯示,近幾年來注冊會計師發表非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比例略有提高,保留意見已司空見慣,甚至否定意見、無法表示意見也不鮮見。
“其根本原因是因為近幾年來,財政部、證監會及注冊會計師協會加強了對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全方位的監督管理,加大了處理處罰力度,注冊會計師防范執業風險的意識進一步提升。”劉志耕表示。
冒險接盤
在瑞華和德勤都發表了否定意見的情況下,大華出任公司審計機構,業界探討最多的是大華為何有此“底氣”?
官網顯示,大華創立于1985年,是國內最具規模的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之一。
2014年“獐子島事件”爆發,大華作為獐子島集團的審計機構,因3天時間完成了獐子島近一個月時間的盤點工作,而被外界質疑“審計工作似乎是走過場”。
“在‘獐子島事件’的審計過程中,大華所應該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這個經驗可能使得大華所的經營風格比較‘硬朗’。”有不愿具名人士如是表示。
劉志耕分析,大華在接受這兩項業務前可能與這兩家公司進行了充分溝通和解,對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已經有了認真的評估,或許有信心通過審計可以達到控制相關風險的目標;兩家被審計公司都是背水一戰,也定會以積極的態度,全力以赴、積極配合大華的審計,特別是最終的審計調整。
而上述不愿具名人士則表示,《2015年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即2015年“百強榜”上,大華進入前十,排在第10位;但2016年,位列“百強榜”第11位。
本文關鍵字:審計;大華
-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