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社保統籌邁出重要一步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近日發布《關于本市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北京市將打破參保人員身份和地域界限,確保農民工納入北京市城鎮職工醫保制度。從4月1日起,凡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體系,與城鎮職工在繳費標準、建立個人賬戶、享受統一醫保待遇、持卡就醫上實現“四統一”。
將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體系,是北京市統籌城鄉醫保邁出的重要一步。目前,我國城鄉主要實行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三種醫保形式,分別針對城鎮有固定工作的職工、城鎮普通居民和農民三個群體。在公共財政分別給予相應保障的前提下,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具有新老參保人員互濟、參保單位互濟、獨立運行的特點,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則更多地具有“現收現付”的特點。由于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現收”而不“現付”,在“收”與“付”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公共財政在這方面承擔的保障壓力,比在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和新農合上承擔的保障壓力要小(在有的地方,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保體系,包括通過居住證制度吸收更多外來務工人員加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甚至成為政府增加醫保繳費、充實醫保賬戶的一項有效措施),所以,將農民工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體系,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為突破口推進城鄉醫保統籌改革,壓力和困難會相對較小,進展也會順利一些。
近年來,各地推進城鄉醫保統籌改革的做法不盡相同,其中北京的政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他地方有的允許農民工自愿加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有的此前組織農民工參加大病醫療保險,現在逐漸將其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并軌;有的探索將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并軌,使農民的基本醫保水平逐漸向城鎮居民看齊。這些改革措施的路徑、側重點、進度各有不同,但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現有三種基本醫保形式整合到一個完整的醫保體系,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均等化。
基本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醫保改革的進展和水平,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保改革的進展和水平。據報道,按照北京市人力社保局2012年的工作規劃,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其養老金計發辦法也將逐步與城鎮職工保持統一,農民工失業保險待遇也有望與北京市失業保險政策并軌。通過一系列涉及農民工的社保政策調整,今年北京市150萬穩定就業農民工將納入社保覆蓋范圍,有望逐步享有與城鎮職工同等的社保待遇。從全國范圍看,以農民工與城鎮職工社保平權為突破口,推進城鄉社保統籌改革,實現城鄉居民社保待遇均等化,這與推進城鄉醫保統籌,實現城鄉居民醫保待遇均等化,是相同的道理。
為全體居民提供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職能。社保體系建設需要一系列制度支撐,其中最核心的一點,是要有充分的公共財政投入盡管社保改革可以從公共財政投入壓力較小的部分(如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醫保體系)做起,但最終能夠達到什么樣的社保水平,主要還是取決于公共財政對社保的投入水平。宏觀地看,需要通過提高經濟發展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多財富,增加政府財力,同時大力遏制“三公浪費”,大幅度壓縮行政成本,努力開源節流,增加財政對社保賬戶的補貼;具體而言,還可以將國企分紅、國有股轉持、土地出讓金、外匯儲備等國家收益的一部分用于充實全民社保賬戶,不斷夯實社保基金,把社保體系做大做強,增強社保體系對全體居民的持續保障能力。
城鄉社保統籌和社保體系建設不斷取得實效,將為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推進城鄉社會一體化、建設更高水平和諧社會創造扎實的基礎條件。這是一個積極穩妥的改革方向,其發展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