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走一條不尋常的路
來 源:未知發表日期:2015-12-25
馬云:走一條不尋常的路。有許多人走的路就不叫尋常路了,而這位阿里巴巴的創始人卻選擇走一條不尋常的路。
1776年,現代經濟理論奠基人亞當·斯密提出了著名的“斯密難題”:如何讓一家企業在股東和代理人之間達成平衡?近250年后,馬云給出自己的答案:靠譜的接班人、好制度、偉大的企業文化。
互聯網公司投資周期長,競爭激烈、對人才的渴求遠超傳統行業,這注定了他們必須改造和資本市場之間的關系。5月22日,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馬云在來往發帖——保證創始人利益,讓公司基業長青,不依賴多數股權或者至高的權威,而是靠譜接班人人、透明開放有效的制度和健康積極的文化三者結合。
阿里巴巴集團上市將是現代商業史上最大規模的IPO之一,馬云也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業的標桿性人物。直面資本市場,他能理解一些創始人害怕失去控制權的不安全感,“越成功的創始老板會越來越有莫名的擔心。”但馬云提示創業者不要陷入兩個大誤區:總認為自己最愛最了解這家公司;覺得只有通過控制股份才能控制公司的決定權。
“頑固,自大,一意孤行是創始人的通病。”見證中國了互聯網十五年商業史的馬云,“成也創始人,敗也創始人”悲喜故事,大概比任何人都看得多。馬云和阿里巴巴生存了下來,如果要強調控制權,他或許比別人更有資本。但在雙重股權流行的美國市場,馬云和他的小伙伴們依舊選擇了合伙人制度,為什么?
從某種意義上,馬云在來往扎堆這番話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做了完整注釋。在招股書中披露,阿里巴巴合伙人目前由28位體現、促進公司文化的管理層成員組成。從“湖畔合伙人”發展而來的阿里巴巴合伙人,首先確立了一群合伙人共同管理公司的原則,而不是創始人利用雙重股權的絕對投票權獨掌公司。這是馬云口中的“靠譜接班人”。
但就像馬云說的,沒有人是完美的,需要制度保障。招股書中強調,阿里巴巴合伙是動態機制,這個團隊每年吸收新的成員,由合伙人提名,共同投票決定是否入選,合伙人必須持有公司一定的股份。此前阿里集團參謀長曾鳴曾經表示,合伙人將可能達到百人以上,未來有可能有三百人。合伙人具有提名多數董事的權力,但人選仍舊需要通過股東大會的同意。這種股東大會——董事會——合伙人之間的互動關系。在商業周期不斷縮短的“反脆弱”時代,這種框架力求一家企業在持久發展、快速決策和維護股東利益達成最佳平衡。
企業文化和價值觀是阿里實現基業長青的第三個塊基石。“我們的使命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是阿里長達300多頁招股書的第一句話,很少有公司會把使命和愿景放在這樣的位置。彭博社TMT新聞總監彼得?埃斯特羅姆注意到,阿里巴巴在招股書中提到了100多次生態系統。在一個商業基礎設施不完善、互信不足的國家,支撐起一個完善商業生態,沒有文化支撐而偏重短期利益,很難實現。這超越流量大小、用戶多少等商業指標存在的體系,正如美國基金管理人埃里克?杰克遜所說的,“阿里巴巴的生態系統完全不同于中國其他互聯網公司,這次IPO如同十年前的谷歌。”
《哈佛商業評論》曾以阿里巴巴為對象,做過一次經典的案例分析,阿里巴巴的運作模式,走了一條像谷歌和通用電器。自下而上分布式決策,由子業務提出戰略,公司文化來協調內部競爭和沖突,由一組核心領導層活化價值觀,歸納更長遠的方略。這種起于杰克韋爾奇的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比如facebook效法。
彭博社評論,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是在雙重股權和傳統結構之間探索中間地帶,而推動這種探索走向正確方向的,是馬云在扎堆中談論的接班人、制度和文化。馬云能不能成功?資本市場會給出一個最有力的回答。
馬云走的這一條不尋常之路,給了許多人啟示,其實每一個人都應當有自己的路要去拓寬,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人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