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身在職場不能只想改變外部環境
來 源:未知發表日期:2014-01-10
“金九銀十”,求職招聘旺季市場上,剛工作一年的90后職場新人,跳槽意愿卻高出前輩們。根據某智聯發布的2013年秋季特別調查,初入職場的90后跳槽意愿更為強烈,被調查的90后中67%有跳槽意愿。僅有一年的職場經驗就跳槽,是否會在他們的履歷上留下不好的印記?跳槽太隨意是否會影響他們在職場上的長期發展?對此情況,職業規劃師和公司HR提醒90后,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問題,若你改變不了企業也不改變自己,則很難適應職場。
“培訓跟不上跳槽的節奏”
“以前過年后才出現的跳槽情況,現在每個月都在上演。”某中小型工程安裝公司老板吳先生向記者抱怨,自從90后進入職場后,自己公司的90后員工是來一批走一批,經常是剛剛培訓完,就全部走光了。“我們在各大招聘網站上常年發布招聘信息,因為我們常年都需要人。培訓都跟不上跳槽的節奏。”他說。
受“先就業,后擇業”思想的影響,有不少90后在職場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羅曉燕分析,導致職場新人頻繁跳槽的原因,有雇主和雇員兩個方面。一些雇員在進入職場前,欠缺必要的心理準備,還抱著自己的領導應該像學校老師一樣關愛自己,手把手傳授職業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想法,當得不到這樣的支持時,難免產生無助感;另一方面,由于生長在上世紀90年代,物質條件普遍較好,對于辭職所帶來的失業狀態并沒有太強的危機感,使得跳槽成為很隨意的行為,甚至稍有不滿就選擇跳槽。
當然,也不乏一些雇主,重使用輕培養,讓一些職場新人感到整天忙碌卻看不到希望,沒有得到有效的支持和引導,無法切實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提升;還有的雇主是因為沒能將組織的職業機會狀況及時、充分地傳遞給雇員,讓雇員以為沒有機會,沒有希望。
90后群體創新性強、敢言、頭腦靈活,因此,反應在工作的選擇上會更率性,對工作的看法更個性化,注重工作與自己的愛好、特長相結合。另外,現在大學畢業生面對的就業競爭比過去更激烈,很多人都是先就業再擇業,騎驢找馬。
HR會謹慎錄用頻繁跳槽者
現實與理想的落差,致使敢想敢干的90后跳槽意愿也隨之提升。但他們在職場上這種不受羈絆、雷厲風行的風格,讓企業既無奈又發愁,甚至不愿再招聘年輕人。這種負面的評價給整個90后群體都貼上了標簽,影響了職場上對于90后的客觀看法。
“工作一年就跳槽,會讓HR覺得你對于自己的職業目標不清晰,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碧桂園集團人力資源管理中心培訓與發展部培訓副主管王遼兵介紹,在社會招聘中,HR更傾向于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對只有一年工作經歷就跳槽的,會仔細了解他跳槽的原因,而對于只干了幾個月就跳槽的,會非常謹慎。“每個企業都有自身的問題,若你改變不了企業也不改變自己,則很難適應職場。”他說。
某外資企業HR負責人表示,90后的職場新人其實在市場上都有“官方指導價”,不同類型的公司之間不會相差很多。從HR來看不反對跳槽,但跳槽的時候,你必須要有資本,而這個資本是需要在職場上歷練和積累的,他們包括:專業知識,即便專業對口,實際操作中的經驗與學校書本上的知識還是有很大不同;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人際關系等。
在職場上,變換一次工作,就意味著要和新的組織文化、新的工作要求經歷一段時間的磨合。羅曉燕認為,一年的時間,通常是剛剛經過這個“磨合期”,已經熟悉組織運行的特定規則,開始運用自己的經驗和能力創造業績的時候,而這個時候選擇跳槽,就意味著重新進入一個“磨合期”。在職場中,人的發展是要靠“比較優勢”的,這樣的頻繁跳槽,無論在經驗上、知識技能上還是人際關系上,都無法建立起比較優勢,只能讓人維持在一個“新手”的狀態,失去很多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