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個稅改革四大難點:有多難?難在哪?
卞永祖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本文刊于3月7日中新經緯客戶端。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7日電:個稅改革醞釀多年為何始終沒有推出?個稅改革有多難?難在哪兒?中新經緯就這一問題采訪了5位專家,他們從配套條件、體制機制等4個角度分析了改革需要面臨的困難。
多年來,個稅改革時有呼吁。有關個稅改革的探討,也成為業界和學界的熱點。在7日舉行的兩會記者會上,財政部部長肖捷表示,目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證中,總體思路是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基本考慮是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部分收入項目實行按年匯總納稅。
肖捷還坦言,個稅改革需要相對成熟的社會配套條件,方案研究制定之后還需要相應地修改稅法,并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難點一:需具備成熟的社會配套條件
肖捷所說的“成熟的社會配套條件”指的是什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劉佐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指出,從技術層面講,中國的個人收入信息系統雖初具規模,但仍需完善。“如果個人按照年度匯總納稅,每年底需要在各項收入數據基礎上進行清繳,多退少補,這就需要我們整合各項數據資源,建立完善的個人收入信息系統。”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告訴中新經緯,個人收入信息系統的建立,就是為了在收入多元化的今天準確衡量一個人的收入,這需要各部門的配合以及數據的打通,“如個人炒股等財產性收入,需要金融系統、資本市場等機構的數據打通。”
早在去年12月,新任財政部部長的肖捷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研究制定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2016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激發重點群體活力帶動城鄉居民增收的實施意見》中,也提出“建立個人收入和財產信息系統”。中新經緯注意到,個稅改革不僅僅是個稅本身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只能逐步推進。
難點二:體制機制需要改革
在劉佐看來,個稅改革主要難點之一是體制問題:一是稅務機構管理體制問題;二是中央和地方財政管理體制問題。
劉佐分析稱,目前中國的個人所得稅主要由地稅局征收,但由于地稅局隸屬于不同地方政府,其征稅范圍和行使權力有限。在個人收入多元化下的今天,地稅局對于個人來自不同地區的收入征稅難度較大。他舉例:“一個人在北京領取工資,在上海出版書籍領取稿費,在廣州講課獲得勞務費,其個人所得稅需要分別由三地稅務局扣繳。這樣一來,上述三筆收入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在年終匯算清繳時難以操作。”
此外,劉佐指出,目前中國的個人所得稅為中央和地方的共享稅,不同地稅局征收會為年終匯算清繳帶來很大難度。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助理教授李戎也稱,個稅改革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在現有稅制基礎上更加復雜,這就需要監管技術的進步。“現有地稅系統的工作機制以及數據網絡,需要同步跟上。”
難點三:需兼顧不同群體利益平衡
卞永祖指出,個稅改革是系統性工程,需要綜合考慮不同地域、不同收入來源、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家庭負擔等群體的利益平衡。
河北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王曉潔對中新經緯指出,個稅改革已經具備一定基礎,改革之后是否能夠真正減輕納稅人負擔,起到更好效果,才是最大難點。
李戎也認為,個稅改革牽扯面非常廣,需要照顧到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他舉例,同樣收入水平的人所處地區不同,其生存成本存在差異;二孩政策的普及,使得每個家庭需要承擔的經濟負擔也不盡相同……“這些因素都需要考慮全面。”
難點四:需要增強百姓納稅觀念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治理研究項目負責人高連奎指出,納稅師這一職業在西方很多國家都很普及,個人需要繳納多少稅,會請私人納稅師進行計算。而在中國,老百姓主動納稅的意識仍然需要增強。
在李戎看來,個人所得稅為直接稅種,一旦改革,影響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老百姓能夠直接感受到變化。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