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教育迎來新機遇 三大問題阻礙發展
2007 年 1 月 23 日 覃祖軍 張虹波 計世網
【簡介】
利用網絡學習的便捷和互動性的網絡科普時代已經來臨。號稱第四空間的互聯網,本質上是網絡時代的綜合性傳播平臺,如何利用其網絡優勢,發展科學教育,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 ......
網絡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而短期回報率低,因此不可能完全依靠學?;蜣k學機構來獨立解決。
利用網絡學習的便捷和互動性的網絡科普時代已經來臨。號稱第四空間的互聯網,本質上是網絡時代的綜合性傳播平臺,如何利用其網絡優勢,發展科學教育,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
遠程教育存在三大問題
網絡語言問題:互聯網上英文信息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漢語作為世界上使用的第二大語言,構建漢語的科普教育網絡勢在必行。
網站內容問題:高速信息通道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利用這個通道上載或下載的內容。即必須依靠更多、更優秀、更能深入人心的科學文化內容去填充,重視網上科學文化陣地的建設,積極傳播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先進科學文化成果,建設優秀的網絡文化,才能打造好信息時代的網絡科普體系。
適應受眾問題:認識到青少年是網絡媒體的主流,網絡就必然成為科學教育的主陣地之一。認識到網絡在科普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傳播規律,進而充分、有效地在科普中利用網絡這一傳播媒介便顯得愈加重要。
當代科學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不再限制在單一的學科范圍內。與網絡的結合,科學教育則更體現了多學科、多技術的一體化,高度融合多學科。
由于網民在年齡結構、職業上的特點,在開展網絡科普的過程中,內容、形式上應更多考慮 35 歲以下年輕人的需要。在利用網絡進行科普的過程中, 35 歲以下年輕人應是網絡科普的重點人群,加上網民上網的主要目的集中,網絡科普更應注重形式多樣,使科技知識與娛樂相結合。
網絡科學教育前景
作為科學技術普及和傳播新形式的網絡科學教育應有其自身特點和發展規律?;ヂ摼W海量的信息、便捷的查詢檢索為瀏覽者查找科技知識和信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綜合性科學教育網站的發展。有海量、準確、簡明的科技知識內容。具備多樣化、實時平等交互的互聯網平臺的強大功能,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資源,精心整合配置信息內容,利用好網頁的特殊表現力,辦出特色專題、欄目,將有利于吸引網民經常關注科普網站。這一切顯然是要靠信息內容的質量予以保證的。
通過網絡滲透的國際科學教育組織的出現。互聯網為科技專家和科技愛好者之間的溝通開創了新的渠道,借助互動功能,開發新的科普形式。
更多企業參與。企業在從事生產的領域中,容易開發出先進技術與產品等。鼓勵企業投入資金,在宣傳它們先進技術與產品的同時,普及科技知識,使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到科普活動中來。
鏈接:遠程教學重在資源共享
中國業內人士認為,為了解決高校各自開發遠程教學資源造成的重復投資問題,實現遠程教學資源優化配置,廣泛進行資源合作,建立全國性高校遠程教育資源管理系統勢在必然。比如可嘗試在各試點高校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學分互換,之后擴大開放。
網絡教育的投入非常大,而短期回報率低,因此不可能完全依靠學?;蜣k學機構來獨立解決。政府有必要增加經費投入。目前,中國政府采用集中投入相當數量的資金,并廣泛吸取地方、企業、個人的資金和力量,共同完成現代遠程教育框架的構造,組織一批重大的現代遠程教育應用項目,利用中國教育和科研網及衛星電視教育網,構筑中國現代遠程教育的立體平臺,同時重視軟件開發和資源建設。
現代遠程教育能夠方便進行大范圍的資源共享,實現公平的大眾化教育。要保證教學質量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需要進一步提高計算機與網絡的普及率,擴大精品資源共享的范圍和廣度,推進資源建設的精品化、規模化、開放性和交互性,還需要系統的理論指導與研究,建立有效的運行機制和評估督導體系。資源建設要制定建設規劃,明確教學信息資源建設開發的目標、思路和步驟,確定建設標準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