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62sm2"></kbd>
<strike id="62sm2"><menu id="62sm2"></menu></strike>
  • <samp id="62sm2"></samp>
    <strike id="62sm2"><menu id="62sm2"></menu></strike>
    • 三大繼教聯盟集體亮相 國家高調推進繼教發展

      2012年11月13日   劉增輝    《中國遠程教育》(資訊)2012年第10期  

      10月11日,2012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全國總開幕式在西南民族大學舉行,活動周的主題是“加快發展繼續教育,促進學習型社會建設”。來自全國五百多個城市、一百多所大學和幾十家大型企業的代表參加了總開幕式活動。
      在開幕式上,由教育部領導并推動的繼續教育城市聯盟、大學與企業繼續教育聯盟簽約成立并宣讀倡議書。去年在全國繼續教育工作會議上成立的普通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聯盟也登臺亮相。教育部承諾,將推動普通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聯盟向繼續教育城市聯盟開放,向社區開放,向有需求的單位開放。
      作為終身學習活動周的一部分,同時召開的高校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研討會暨高校繼續教育服務學習型城市、學習型企業發展論壇,其主要任務是總結一年來繼續教育工作的成果,研究部署繼續教育特別是高校繼續教育的改革發展工作。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人,有關高等學校、行業、企業的代表共計三百余人參加了大會。
      從總開幕式到繼續教育研討會,關鍵詞“開放”貫穿始終,如何在新形勢下使高校、行業、企業、城市間的繼續教育資源在更高的平臺上相互開放,成為參會代表們關心的主要話題。
      三大繼教聯盟意義重大 高校是繼教骨干力量
      作為教育部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著名品牌,從2005年至今,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已經舉辦了八屆。八年中,終身學習活動周經歷了一系列的變化: 在地點上,從2005年的開幕式在北京西城區的德勝社區舉行,到現在在各省會城市舉行總開幕式;在規模上,從最初只有10個城市參加,到現在有529個城市積極響應,形成了“一城開幕,全國互動”的全國性重大活動。
      更重要的變化是在內容上。以往的活動周關注社區教育的開展,注重社會資源如圖書館、體育場地等向社區居民的開放,關注城鎮化過程中新市民的教育,而現在則將關注點放在了高校優質資源與行業、企業、社會的開放共享上。
      這反映了有關部門對學習型社會建設思路的變化。“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條件之一,是構建完備的終身教育體系。繼續教育是整個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育對象最為眾多,教育內容最為廣泛,教育時間最為長遠。建設學習型社會,必須充分發揮繼續教育的作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會長朱新均表示。教育部魯昕副部長對今年的學習活動周曾作出明確批示:將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與推進繼續教育事業建設結合。為此,今年學習活動周的主題確定為:“加快發展繼續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
      這樣的轉變與當前經濟形勢密切相關。在研討會上,魯昕副部長強調:“第三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我們的高校繼續教育要做些什么?必須要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否則,我們就無法跟上工業革命的步伐。”
      要發揮支撐作用,就必須搭建平臺,提供通道,使高校的優質資源順暢地向行業企業輻射,而三大聯盟正是為此而來。
      大學與企業繼續教育聯盟由112所高校與101個企業組成。作為發起單位中唯一的媒體,《中國遠程教育》(資訊)執行主編夏巍峰參加了簽約啟動儀式。該聯盟成立的目的是探索校企合作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推動高校繼續教育人才培養標準與企業用人標準之間的對接,保證行業企業人才培養效果,促進教育鏈、人才鏈和產業鏈的有效銜接。
      繼續教育城市聯盟的首批簽約成員單位有36個,包括成都市、常州市等29個市政府和中國郵政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等7家公司和行業協會。聯盟將建立一個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推進城市、大學、行業企業間的繼續教育資源共享,探索繼續教育服務區域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新機制。
      此前成立的普通高等學校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聯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103所簽約高校組成,旨在促進普通高校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開放與共享,滿足各類社會成員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多樣化學習需求。
      與會專家認為,這三大聯盟的建設意義重大,這是教育部在國家層面上推動繼續教育服務的重要舉措。城市聯盟使全國各地的繼續教育有了共同交流、合作、發展的平臺,能夠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大學與企業聯盟使雙方建立起了國家層面的伙伴關系,不再拘泥于學校與某一個企業伙伴的聯系,使全體高校能夠更好地服務于行業企業,服務于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資源開放聯盟使高校的優質資源向行業企業開放,向社區開放,向有需求的單位開放,將更好地服務于人的全面發展。
      這是一個標志:借助更高層次的開放平臺,全國的眾多高校在學習型社會建設中已經上升為一支骨干力量。
      開放辦學為繼續教育打開新的上升空間
      三大聯盟的成立重點在于,大力推動高校繼續教育面向行業企業開放辦學。事實上,如何與行業企業合作是普通高校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尤其是在去年的全國繼續教育大會上確立實施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的建設與示范”系列項目,是對這種探索的進一步提升。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已經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服務于學習型行業企業、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新機制和新模式。在高校繼續教育改革發展研討會上,這些項目展示的成果表明,開放辦學不但促進了學習型社會建設,也為我國的繼續教育發展打開了新的上升空間。
      高校繼續教育示范基地建設項目有50所不同層次和類別的高校參與,項目實施一年多來,成效顯著。浙江大學、寧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許多高校把繼續教育納入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寧波大學等11所院校對繼續教育管理體制機制進行了改革,建立了歸口管理、各負其責的管理模式,促進了繼續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參加項目的許多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都有多方面的創新。中國礦業大學通過校企合作,形成了三種人才培養模式。開放式:通過與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合作,運用遠程教育手段,為行業會員制企業提供全員、開放和學習者免費學習的教育服務。前校后廠式:通過與中煤能源集團共建繼續教育基地,利用企業的工廠和礦井建立實習實訓場所,崗位培訓和學歷教育相結合。訂單式:校企雙方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的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等,共同制定人員選拔方案,為送培企業培養重點緊缺人才。
      普通高校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開放服務模式的研究及應用項目,主要任務是探索繼續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共建共享的模式及機制。截至目前,各項目單位以聯盟方式建設并開放了1000門網絡課程和1000個視頻講座。這些優質資源通識與專業并重,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華南師范大學的網絡教育資源不但向境內開放,而且開始向境外擴散。在境內,他們與職業教育院校合作,提供職業教育急需的課程,實現了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與溝通。他們還開發全英文版網絡教育學歷課程,面向在華工作、學習的外籍人士提供網絡高等學歷教育,這在全國高等教育信息化進程中尚屬首例。在境外,他們與印度、阿聯酋、孟加拉等國的大學合作,開展了對華貿易、對華市場營銷等高端培訓,這些遠程辦學項目受到了外籍人士的歡迎。
      終身學習公共服務平臺模式研究及示范應用項目,有15所廣播電視大學參與。其中,上海開放大學初步形成了以學習型城市為目標的網、庫、站相結合的終身教育體系,探索建設了基于云服務的信息化服務平臺。
      與會代表對這些成果感到欣慰,清華大學黨委書記刁慶軍表示,“未來高等學校的大門將通過繼續教育的方式向更多的人敞開,使更多的人享受到這些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
      但一個讓人感到焦慮的問題是,高校做了這么多工作,有這么多優質資源,外界并不知曉。“包括今天很多參會的代表,還有參會的企業,他們對此也不清楚,感到很驚訝。現在首先要做的是要讓社會上更多的人知道,使用的人越多才會產生更大的教育效果。”北京大學副教務長關海庭教授說。
      “對繼續教育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現在,繼續教育的資源與老百姓的需求信息之間并不對稱,這個問題一定要解決。一個可行的辦法是,要盡快編輯一個學習目錄指南,放在機場,放在火車站,做到廣為人知。要讓老百姓知道,如果想學什么專業,應該進什么網站,通過什么方式來學習。當然,這意味著一系列制度建設要跟上,比如知識產權制度等等。”
      發展繼續教育要有國際視野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田克美先后兩次登臺演講。他介紹的中國郵政網絡培訓學院面向全員、覆蓋全網開展的大規模的教育培訓,引起與會代表很大興趣,但更引起關注的是他專門介紹的ASTD及國際培訓發展趨勢,以及中國郵政網絡培訓學院獲得的全球培訓界最高獎項——ASTD2011年度卓越實踐獎。
      “在繼續教育方面,國外已有很多成熟的經驗,我們應該走出去,進行開放與共享,讓我們更有思想,讓我們具有世界眼光。”田克美的呼吁得到了與會代表的贊同。
      刁慶軍在發言中專門談到了國外繼續教育的發展動向。“發達國家高等院校在開展傳統高等學歷教育同時,也高度重視開展面向在職成人的繼續教育。世界名校其實已經走出了一條開放型的辦學道路,這為高等學校的未來及繼續教育的未來指明了發展方向。”
      他介紹,在美國高校中,設立繼續教育部、繼續教育學院或繼續教育中心的比例高達2/3,高校舉辦的繼續教育在整個美國繼續教育系統中所占比例為24%,美國高校中有近50%的學生接受繼續教育,有的高校比例更高。哈佛大學為各類在職人員、退休人員,乃至中學生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教育和課程,學員規模超過傳統全日制在校生。而MIT開展繼續教育則主要針對高層次的工程科技人員,辦學規模和涉及的領域都小于哈佛大學,體現出同是一流大學對繼續教育的不同定位。
      “我們一定要站在國際層面上來研究我們的繼續教育,但在國際交流方面,全日制學校教育做得很好,繼續教育還有很大差距。”魯昕希望,三大聯盟要加強與國外的交流,對國外的成功案例、國家制度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為教育部黨組和各級政府作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繼續教育將從多方面創新
      研討會上,魯昕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高校繼續教育改革創新的八個方面的任務:堅持分類辦學,明確發展定位;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強化制度建設,創新管理機制;深化教學改革,強化質量保障;加快資源建設,推動開放共享;重視信息技術,深化教學創新;推動終身學習,加強溝通銜接;加強科學研究,營造發展環境。
      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幾個機構的成立。教育部最近成立了三個辦公室:特殊教育辦公室、學前教育辦公室、繼續教育辦公室。繼續教育辦公室將統籌協調全國各類繼續教育,推動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這表明教育部將繼續教育放在了教育行政管理的戰略地位。魯昕要求,各高校也要把繼續教育納入學校發展戰略,把繼續教育與全日制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為繼續教育配置優質資源,大力發展繼續教育,辦出高層次、高質量,為企業、行業、社會服務的開放型大學。
      教育部還將成立繼續教育校長顧問委員會,請一批大學校長對教育部統籌指導全社會的繼續教育的工作提出政策建議;將成立繼續教育學科專業專家委員會,用專家委員會的智慧和專家智庫來指導繼續教育的發展;將選擇10所條件成熟的高校,建立國家級繼續教育研究基地,加強對繼續教育的科學研究,營造繼續教育發展的良好環境。
      《關于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的若干意見》也將出臺。文件出臺以后,將加強兩方面的制度建設,一是支持服務繼續教育發展的制度,二是規范管理的制度。這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繼續教育的管理體制、繼續教育的運行機制,以及繼續教育中政府、企業、學校之間的關系等。
      此外,還將研究資源開放下的知識產權制度,推動資源建設及開放共享;做好學習成果互認、學分銀行研究與試點工作,促進終身學習溝通銜接等。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情侣对白 |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制服|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 99无码精品二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国产精品拍天天在线| 高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 日本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夜夜夜妓女网| 亚洲永久精品ww47| 国产精品99久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五月尺| 99rv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αv忘忧草|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8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videossexohd| 日韩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不卡|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87|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免费| 国产精品熟女高潮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2021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