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科技巨頭的大額并購會頻繁發生?
作 者:dog潘 來 源:36氪發表日期:2013-09-04
微軟收購諾基亞的72億美元,和Verizon從沃達豐買回Verizon無線的1300億美元除了資金數額巨大之外,還有什么聯系?這標志著一個貸款時代的開始,對于大公司來說,在美國目前創紀錄的低利率環境下,大量的現金儲備對貸款并不會有太大影響。隨著2008年次貸危機影響的消退,科技巨人們開始蠢蠢欲動,想要在利率上升之前大大消費一筆。
投資公司Inronfire Capital的創始人Eric Jackson表示,自從2008年次貸危機開始,公司都開始存儲現金,與此同時,美聯儲開始降低貸款利率,以刺激被破壞了的經濟。但最近的一系列現象暗示,美聯儲可能要取消這一經濟支持政策,
現在很多公司看見低利率這輛火車正在駛出車站,他們意識到必須要做點什么,不然就會錯過這個創紀錄的低利率,所以大筆資金收購開始了。
實質上Verizon收購資金有些超出它的支付能力,但由于創紀錄的貸款利率,使得它可以向銀行貸款。Jackson表示:“Verizon一直都想買回它的股份,但價格一直太高。Verizon選擇現在貸款支付1300億美元的收購金額,要比之年之后在一個利率更高的環境下以2000億美元收購要劃算得多”。Verizon的CEO Lowell McAdam表示:對我們來說,資本市場的這個機會(指低利率)非常重要,從財務的角度來說是一個完美的收購時機。
科技公司大量舉債的行為也發生在蘋果身上。據The Verge報道,今年四月蘋果貸款170億美元用以買回自己的股份,而事實上蘋果手上卻有1450億美元的現金,但由于現金分布在全世界(比如蘋果在愛爾蘭開設分支機構用以避開美國的稅收),將海外資產帶回美國則必須交稅,而稅率比利率高很多,再加上蘋果為了避開有關開設海外離岸機構用以逃稅的國際輿論,在美國本土貸款才是上上策。
微軟和蘋果一樣,開設了很多海外分支,在海外的可用現金就達到了600億美元,讓它不需要貸款就能支付收購金額,而微軟也這么做了。但反觀它收購背后的驅動力,和Verizon購回股份并沒有什么區別。從心理學角度上講,每一次經濟危機之后的復蘇,一般都會伴隨著人們購買欲望的回歸,接下來我們應該還會見證更多的大額交易的發生,蘋果、思科等科技巨頭不會停下并購的腳步。

關注學院官方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