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大集:業態新 前景好
來 源:國際商報發表日期:2013-04-09
4月6日,五棵松春季淘寶大集在北京五棵松奧運籃球館東側大棚開集迎客,至4月30日結束。據了解,大集組委會特地組織了來自全國各省市的千余廠家參展,其中有來自我國服裝生產基地長三角、珠三角的廠家及全國其他省市百余知名服裝廠家直接參展。大集還銷售應季春裝用品、反季節銷售產品和生活用品、全國各地名特優新土特產品、各類干果山貨等產品。
盡管“趕集”是一種原生態的消費方式,但在北京這座現代化的大都市,“趕集”已經連續流行了近5年。先是2009年舉辦的外貿大集和年貨大集,后來又有各地的商品大集。各地商品大集成為北京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項目之一。
4月6日,五棵松大集開幕的當天,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主辦了“商品大集現象”研討會,與會專家對“大集”這種新的商業業態給予充分肯定,并認為“大集”這一新業態,適應了現有的消費現狀,有消費群體的支撐,同時也為中小企業解決賣難問題提供了新的路徑,在今后相當長時期仍有發展前景。
大集文化逐漸興起
近年來,隨著北京商圈范圍的不斷擴大,購物中心崛起,專賣店、連鎖店等大賣場也爭相開業。在諸多業態中,從農村的“趕集”演變而來的商品大集也慢慢興起。從2010年開始,北京商委和各地商貿聯合會開始舉辦各地商品大集,此后,由購物中心主辦的年貨大集,由公司承辦的五棵松大集、馬甸大集、年貨大集等紛紛“走起”,“大集文化”逐漸興起。
北京五棵松大集開辦至今已有3年多時間,不僅讓很多消費者買到了物美價廉的商品,很多“扎根大集”的中小企業也從中受益。
呂文華是北京世紀亨雄服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公司主要生產棉質襯衫,拿到五棵松大集賣的都是批發、走單后剩下的襯衫,每件39元。呂文華說,從五棵松大集創辦至今,已連續3年在此作廠家直銷,主要為清庫存回籠資金。在大集上銷售效果很好,比他們以前在商場和超市銷售的效果好。他認為,大集是中小生產企業銷售產品的一個新渠道。
北京市皓躍中天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鮑鑫毳談到,北京自2009年發展起來的商品大集,運行至今,已形成了不小的優勢。大集整合了市場與商場的經營優勢,彌補了市場與商場的不足,做到了商場的信譽、市場的價格,深受消費者的青睞。此外,大集能夠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庫存商品銷售難的問題,使庫存快速變現金,提高了生產的效率。這方面最大的受益者是做外貿代加工的中小企業。由于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的品牌,在外貿訂單下降而內銷渠道又不暢通的情況下,這些中小企業的生存面臨困難。這些代加工企業的產品質優價廉,也是國內消費者所喜歡的。而大集正好在這些廠家與消費者之間搭起了一個低成本、大流通、快速便捷的對接平臺。同時,大集解決了各地土特產品的銷售問題。因為沒有合適的銷售渠道,一些土特產品在當地自產難銷。大集的低成本、大流通、快捷靈活的銷售方式,使京城的百姓不出北京城就能品嘗到全國各地的土特產品,也促進了土特產品的良性發展。
新業態也要不斷求新求變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認為,商品大集如今日益成為一種銷售模式。大集是一種新的市場運營方式,由有營業許可的展覽展示公司主辦的大集,今后可能是一種方向,這種經營模式把社會性和商業性有機結合起來了。
大集的作用得到了諸多專家的肯定,但大集這種新業態要得到持續健康發展還有許多方面待完善。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賴陽認為,大集的優勢是進入門檻低,讓原生態的商業企業有進入的機會。這一特色應該注意保持。現在有人認為,原生態商業等于落后,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即使像倫敦、東京、洛杉磯這樣的國際大都市,依然保持了許多原生態的市場。要保持原生態特色不僅要賣商品,還要加強特色文化體驗項目。
另外,要打破規范業態的觀念。商業模式創新無止境,沒有絕對規范的業態。零售巨頭也在不斷創新業態和經營模式。政府部門不能對低端的、不好管理的業態采取取締的做法。商業也要講究生態系統,要保護商業物種的多樣化,提高商業物種的豐富度,才更有利于營造更好的商業生態系統。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黃國雄認為,集市貿易是傳統交易形式,現在的大集是升級版展銷會,有固定的管理模式,是幅射廣的商品交易市場。零售業態是零售企業經營形式和存在方式。大集是一種創新的業態,有特定的消費群體,支撐了大集的發展。
同時,大集的發展也帶來諸多啟發。中國市場現在既存在商品無市場的問題,又存在市場無商品的情況。商品無市場指的是一些低檔次、同質化的商品沒有市場。市場無商品指的是,很多有特色的地方商品并不被當地的消費者和經營者了解和消費,市場并沒有充分提供滿足消費需求的商品。要改變商品無市場、市場無商品的狀況,就必須構筑大市場、實施大流通、促進大交換。大集這種新業態在這方面能發揮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