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第三方視角直面問題
2015年07月23日 翟帆 中國教育報
記者:今年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第四年發布。我們注意到,現在發布質量年報的高職院校不斷增多,這是否為今年報告的編寫提供了更多依據?
馬樹超:是的。今年有1280所高職院校發布了質量報告,涵蓋了包括民辦在內的所有獨立設置高職院校。質量報告發布從國家示范和骨干校擴大到省級示范校,再擴大為公辦高職院校,到今年實現了高職院校全覆蓋。這幾年,質量報告的內容、結構、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從“計分卡”到“資源表”,再到今年的“服務貢獻表”,為展示高職教育質量提供了量化依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教育部門和各高職院校發布的質量報告為今年報告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對此我們表示衷心感謝。
記者:今年的質量報告都有哪些特點?
馬樹超:今年的質量報告,我們概括了五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獨立設置高等職業院校的全覆蓋。就是我剛才講的1280所高職質量報告面向社會發布。第二個特點,我們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高職院校的質量報告進行了合規性評價,發布了倒數50名的院校名單,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能夠重視質量報告,按照要求編制與發布。第三個特點,這次年度報告專門設計了服務貢獻表。用6個指標來探索職業院校對于當地經濟、對于行業發展的服務貢獻。這既是一種評價指標,也是一種引導性指標,它與“計分卡”一起構成了高職教育產出導向的質量觀。第四個特點,我們采用從服務貢獻表里抽取單項指標,排序后等距抽樣的方式,作為全景式展示高職院校質量的工具。我們嘗試做了兩張表格,一張是地級市高職院校畢業生留在當地就業比例實例,另一張是涉農類高職院校技術服務收入實例。從中可以看出,院校間的差異十分顯著。今后我們將抽取更多的單項指標,在投入質量、過程質量、結果質量上展示差異性和不平衡性。第五個特點,更加突出第三方視角,直面存在的問題。例如,我們指出目前投入存在很大問題,某中部地區地級市舉辦的職業院校,生均財政經費不足2000元,這一數字僅為同城省屬職業院校財政經費的五分之一;在東部同一省內,不同發展水平地級市的職業院校生均財政投入水平差異超過了8倍。我們認為,地級市高職經費投入與教師編制不足,制約了高職內涵發展和服務能力提升,對省級政府統籌高職教育發展能力形成挑戰,也對地市級政府舉辦高職教育、依法按照生均經費標準足額撥付辦學經費能力形成挑戰。
記者:高職院校發展中困難不少,但亮點也很多。我們注意到,這些亮點在報告中也進行了呈現。
馬樹超:是的,今年的質量報告我們概括了九個亮點。
第一,高職學生的91%為家庭第一代大學生,家庭背景為農民、農民工的占52%。他們需要更多的經濟資助,而我們高職院校都在努力地擴大助學金的覆蓋面。第二,高職畢業生的月收入在持續增長。從2011屆的2482元上升到2014屆的3200元,與本科畢業生的月收入差距從19%縮小為15%,這點非常值得高興。第三,適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要求,高職畢業生自主創業群體不斷增加,2014年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自主創業比例達到3.8%,這在高等教育里是比較高的。第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光有數量已不足以說明問題,報告注重了高職院校提高校企合作有效性這個重要環節。第五,適應“互聯網+”教育發展的新態勢,信息化教學資源重視建設與應用并重,線上線下結合培養人才。第六,重視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人力資源開發建設,我們介紹了很多高職院校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屬地化員工的案例,成為高職院校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第七,高職院校服務地方、服務行業的特點日益凸顯,有很多案例。第八,發揮技術服務和社會培訓的優勢,成為服務貧困地區和鄉鎮建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這方面我們強調結果和質量,有一系列精彩的院校做法。第九,服務中小城市的發展和未來。高職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有很多案例。值得重點介紹的是,作為全國第一所縣級示范高職院校,沙洲職業工程學院堅持根植和服務張家港,畢業生近80%落戶張家港,對當地新增高技能人才貢獻度達到50%。學院在當地與保稅區和沙鋼集團齊名,被譽為“張家港三寶”,非常有震撼力。(記者翟帆)
《中國教育報》2015年7月2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