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審計技術得到迅速發展
來 源:中國會計視野發表日期:2017-12-13
近日,財務經理人協會(Financial Executives International)在紐約舉辦了當今國際財務報告會議。在主題研討會后的記者招待會上,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合伙人羅杰·奧唐奈(Roger O'Donnell)表示:“我認為四大都正在設計或已研發出智能審計平臺。這些平臺可供所有的專業人士使用。下一步,我們將致力于特定技術的實際應用。專家們正在進一步研究怎樣與客戶系統整合,以便獲取數據,然后通過我們的應用程序進行處理,獲取報告并發給審計小組。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客戶、客戶的系統以及系統提供數據的能力。在這一點上,你會發現客戶端使用的系統在類別、就緒程度以及提供信息能力方面參差不齊。但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致力于為審計師提供可用于全面審計的數據。”
普華永道負責人邁克爾·巴卡拉(Michael Baccala)回顧了多年來審計技術的發展。他提到:“過去我們常常拉著裝滿審計工作底稿和客戶文件的箱子到處跑。而現在,所有的文件都是虛擬的。這些在線文件可以隨時隨地訪問,包括使用移動設備訪問。每個人都體驗著新技術的發展。不過這些技術的變化體現在細化的特殊領域中。采用人工智能我們可以從使用自然語言處理過的文檔中提取數據。這需要擁有語言技術博士學位的專家來參與開發。我們的審計專業人員可以積極參與,但是特定問題仍然需要專家的加入。”
德勤首席創新官喬恩·拉斐爾(Jon Raphael)則認為:“實際上,技術的應用取決于審計所處階段和參與者的角色。開發技術的目的是既能協助第一年的實習生又能為合伙人級別提供幫助。也就是要取決于服務對象的不同職能:是審閱還是具體的審計執行。但其主旨是可以處理任何具體的實踐案例。”
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也采用了協同技術。安永全球保險合伙人赫爾曼·西德(Hermann Sidhu)表示:“從數據輸入的角度來看,有五萬名客戶正在使用我們的審計平臺客戶端。這就構建了一個從客戶封閉數據庫直接切入審計進程的數據輸送管道,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電子郵件的使用,并最大限度降低了把數據輸入文件的過程。特別是對于大型審計項目,這一技術明顯加強了對數據輸入的管理。這一影響力是巨大的,它能讓你知道瓶頸在哪里。你可以追蹤的不僅是單個審計項目,而且是所有審計項目的進程。這同樣有利于數據的采集。想想看,如果我們使用的工具或腳本可以從客戶使用地復雜ERP系統獲取數據,客戶系統可以接受審計師的查詢請求,這樣才能真正減輕客戶在審計流程中的負擔。而這一技術對于輸出端也有類似的益處。你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延誤、臨近截止期出現意外和審計停擺。報告和協同技術為我們提供了實時的可視化客戶數據,這是為審計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幫助。”
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先進,審計師能夠更便利地獲取財務數據并更好地進行分析。新興技術也包括無人機的使用。
巴卡拉說:“隨著新技術的不斷興起,我們都在試圖找出可適用于審計的技術。無人機就是其中一項。我們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這項技術,例如,觀測大型建筑工地的進展。它可以為審計師提供參考,你可以到現場親眼見證施工的進程。這既需要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也需要應用無人機本身的技術。新技術可以為某些特定項目提供幫助,但我們不認為短期內將開始使用無人機。當然,在一些特殊行業,例如礦產開發,你可以配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來使用無人機。這些技術可以在審計的哪些方面進行應用是個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正在審核所有新技術,以確定它們的適用性,以及是否能從質量、效率、或提供更有效見解上為審計工作提供幫助。”
審計技術將隨著計算機處理能力的增強而受益。
拉斐爾談道:“關鍵不是技術,而是速度。當你想到計算機的處理能力以及它將會有怎樣的進步時,量子計算因為過于高深,并不會在你的考慮范圍內。更不要說去考慮有關于量子計算如何發展、它能夠企及的操作速度、以及如何從根本上把現今幼兒級別的人工智能發展成熟的問題。我無法預測這些技術什么時候能夠實現,但是已經有企業開始進行實驗了。量子技術將改變世界。如果你真的想有所突破,這將是關鍵。”
然而,對于像區塊鏈(blockchain)這樣新興的、依靠加密來保護交易進程的技術,更強大的處理能力會產生新的問題。如果更快速的處理器可以破解它的加密方案,那么區塊鏈的加密方案就需要革新。
“讓我們來看看人工智能,”奧唐奈繼續說道,“當出現任何技術性突破時,無論是IBM人工智能Watson的出現,還是開發技術來幫助醫療健康公司更好地分析數據和獲取更佳的預期結果,這些公司都會繼續投資人工智能技術來擴展應用數據庫的能力。從審計的角度來看,這將對我們產生重要的影響。企業收集的數據是什么?他們將如何使用這些數據?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在審計中使用這些數據?如果你問我審計將來會變成什么樣,我會請你來告訴我,從審計的角度來看,這些公司會變成什么樣,那就是我們應該改變的方向。我們需要具有能夠提取和管理這些數據的能力,可以利用數據來解釋作為審計師我們的、客戶的以及客戶內審的觀點。”
盡管最近的一項學術研究發現審計質量落后于審計費用的增長(見《審計費用的增加并不能提高審計質量》),四大仍然認為審計質量在不斷提高。
“我認為審計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拉斐爾說,“這是第一要素,而不是審計費。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是我們的目標和價值所在。我認為,審計發展路上將面臨的挑戰與技術有一定關系。我們在技術的發展上投入巨大,在某些領域會解放出一些人力時間,從而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更精準的主觀判斷或者更復雜有趣的審計過程中。與此同時,隨著時間流逝而他們也期望投資獲得一定的回報。這就存在如何平衡的問題,技術也許會節省一些時間,但為了節省時間需要維護技術的有效運用則會產生另一種重復性、持續的投入。這聽上去有些自相矛盾。”
奧唐奈也指出:“當談到自動化的時候,許多人馬上會想到這會降低成本和減少人力。但實際上,我們認識到人力是自動化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認為審計師不會被技術替換,而是通過技術增強了能力。我們也確實看到了技術已經成為審計的組成部分。技術改變了以“單位審計費乘以小時數”為主的歷史計價模型。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計量審計成本和質量?技術給審計師事務所、企業,更重要的——投資大眾帶來怎樣的收益?這些收益對市場而言意味著什么以及他們是否愿意為其付費?我認為這些對技術的發展更具驅動力。”
本文關鍵字: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