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高手低 青年人主動“止步”職場
來 源:未知發表日期:2014-01-17
從社會層面上來說,如果說過去的失業援助偏向“4050”人群,那么近幾年就業扶持的援手也延伸到了“2030”青年。據閘北區天目西路街道就業援助員項廣富介紹,該街道截至今年12月,失無業青年的人數占失業總人口的40%,35歲以下失業人群的篩選中,普遍存在學歷不高、因個人能力差而反復上崗又失業、待人處事能力欠缺等問題。
案例
心理封閉想當歷史老師
小徐是閘北區一名失業青年,父母離異,現在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平時與外人溝通上有障礙,長期自我封閉,對什么都不抱有希望。他在職校里學的是汽車修理與維護專業,按說只要能吃苦,工作并不難找。可小徐眼高手低,當街道就業援助員上門找到他,問他想從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時,他的想法讓援助員啼笑皆非:“我喜歡研究歷史,想當歷史老師!”就業援助員為他分析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為他安排了街道社會工作者的崗位,負責政策咨詢、資料整理的輔助工作,從10月上崗兩個多月以來,小徐的面貌發生了明顯變化,開始主動與人溝通,在街道為期六個月的基層鍛煉后,他將有望被推向社會。
打開心門援助伸向家庭
有一名2008年大專畢業的青年長期失業在家,就業援助員朱老師找到他時,發現他形象長得不太標致,性格也比較木訥,回答別人的問題有些茫然,“擠牙膏”似的問一句答一句或者干脆不理人。2009年,街道給他安排了見習崗位,帶教老師也與他結對子,對他細心指導,卻還是因為溝通不善和儀表問題不能勝任,無功而返。就業援助員朱老師主動上門到他家,與他父母溝通,了解到他在家表現尚可,但一踏上社會就“焉了”,父母對他的言語施加也無形中讓他無所適從,幾次援助員推薦崗位他都采取了回避態度“我不去,沒希望的。”之后,街道專門請了心理輔導老師主動上門對他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三次輔導后該青年的“心門”打開了,精神面貌積極了不少。最近該青年在一家證券公司的后臺電腦維護崗位見習。
高校為困難生提供五個一
事實上,早在這些學生尚未離校時,本市高校已對他們開展就業幫扶。“家庭困難和學習困難都可能導致學生在就業競爭力上有所不足,比如缺乏自信、不擅長與人溝通等。”上師大就業中心負責人韓剛表示,面對這些就業困難學生,該校特別出臺了“五個一”的針對性幫扶計劃,如給困難學生一筆就業補助費用作為面試交通補貼,為困難生免費拍攝一張正裝照,對人際交往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心理輔導,為就業困難生免費一對一地進行簡歷修改和職場面試及生涯規劃輔導等。上師大特地聘請企業HR,作為困難生的求職教練,以郵件、電話、面談等各種方式,為困難生進行面試輔導、簡歷修改、職業分析等指導;為每位困難生提供一份《求職寶典》。
建議
畢業生及早啟動就業謀劃
2013年上師大本科的就業困難生大概有800多人,隨著2014年外地生源畢業生增加,明年的就業困難生預計達到1000多人。該校已于上周啟動了就業工作會議,目前正著手對明年全體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地區意向、行業意向、偏好崗位和需求、目標薪酬等進行分析,調查將力爭在本月底前全部完成。
從目前情況來看,2014年的就業崗位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如果是家庭經濟和就業雙困生,最好要早謀劃求職。建議他們在課程允許的條件下,到相匹配的崗位增加實習經驗,及早把求職相關材料準備好。就上師大而言,校方已建立動態管理機制,本月會對就業困難生專門建庫,讓輔導員認領學生,重點關注他們求職情況,每月匯報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