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要多管齊下
作 者:杜坤維 來 源:金融界網站發表日期:2017-03-21
“過段時間,大家還會看到證監會公布有影響力的案子。”不久前,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擲地有聲,雖然重大案子不一定就是單純指向造假案子,但中國資本市場財務造假案子數不勝數,各種各樣花樣翻新的財務造假案子自然屬于有影響力的案子,劉士余主席的講話也就意味著中國股市進入了打假新時代,上市公司質量是資本市場的基石,正是因為上市公司中大量公司缺少長期持股價值,才導致大家追求交易價值而不是投資價值,才導致市場惡炒成風投機不改,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是打造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從源頭保證上市公司質量,建立退市制度的常態化制度化法制化,讓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發揮最大化作用,才能推動中國資本市場邁上健康新時代。
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真實可靠質量大幅度提高是資本市場成熟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但是要實現這一目標卻是困難重重,上市公司質量的重視程度在中國一直得到高層、管理層和市場參與者的高度重視,但是具體到某一家公司,因為利益攸關,管理層和執法人員處置起來就畏手畏腳,所有的重視所有的承諾就成為了一句空文,極小部分人甚至成為造假的幫兇。
中國股市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資本市場,但是資本市場的問題確實是成堆,投資者也是滿腹怨言牢騷不斷,最為關鍵就是財務質量堪憂,如果再不能在源頭控制上市公司質量,避免上市公司業績一年好二年平三年虧的事實輪番上演,在存量公司中不能有效遏制財務騰挪侵害投資者利益的事情不斷發生,那么投資者就會選擇以腳投票,紛紛離場,中國投資者總是以韭菜自居,就在于上市公司以各種造假手段收割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而投資者迫于訴訟制度的缺失,損失即使數以千計、萬計,乃至數以幾十萬幾百萬計算也只能望而興嘆,自認倒霉。現在證監會已經亮出底牌,要對上市公司質量如同串珍珠一般加一把鎖,表示了對上市公司質量的高度重視,關鍵就看證券法的修改和執法人員的執法了。
要遏制造假公司泛濫成災第一就是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和完善制度,首先就是破除口頭重視,實際不重視,對造假視而不見的官僚主義作風,資本市場利益巨大牽涉方方面面特權階層利益,因此關鍵在于執法要硬碰硬,敢于亮劍,就像劉士余主席說的寧可掉幾根羽毛也在所不惜,而不是碰見硬茬就往回退縮,讓法律規章成為擺設,前任主席就說過很多法律規章從來沒有用過,很多案件最后不了了之,這是法治市場最大的不幸。其次是加強隊伍建設,造假上市也好虛假重組也好,手段越來越高明,涉及主體越來越多,查處越來越困難,擴充執法隊伍增加執法人員和提高執法素養必不可少,同時資本市場涉及利益巨大,動不動就是億元級別,參與各方就會想法設法的實施金錢公關,加強執法隊伍廉政建設就十分重要,打造一支過硬隊伍就十分重要,只有一只敢打硬仗的隊伍才能拒絕誘惑打造一個法治市場。三是在監管單位要把更多資源向執法部門傾斜,保證資金、資源的充足到位,在硬件上尤其是在大數據上傾注更多的資源,讓執法人員如虎添翼。四是完善投資者索賠制度,取消前置條件、推行集體訴訟機制,讓市場力量制約造假行為。
其次是加大處罰力度讓市場產生敬畏之心,改變過去令人詬病輕打輕罰的局面,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造假普遍,在于巨大的利益誘惑,因此加大執法力度,讓法律發威是必不可少的,資本市場一團亂象在于輕打輕罰,違法成本與違法所得相比根本不相匹配,像最近的九發集團忽悠重組就是典型,按照證券法頂格處罰,九好集團一案的違法主體罰款合計439萬,這對于一旦蒙混過關就是37.1億元市值相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就是一個黑色幽默。造假對象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只是空喊一通而已,下狠手的不多,也就是嚇一嚇膽小者罷了,因此修改證券法必不可少,讓處罰到位也是必不可少。
美國資本市場相對中國而言,一片清明,就在于很打,打到沒有人敢于以身試法,不僅傾家蕩產,還要牢底坐穿,看看美國安然公司造假案發的結果,據全球最大的咨詢公司Tillinghast-Towers Perrin的調查,安然股東通過集體訴訟達成的和解金額高達71.4億美元。安然公司CEO被處以4500萬元罰款,財務欺詐策劃者處以2380萬元罰款,安然公司CEO被處以25年監禁,財務策劃者被處以6年監禁。
安然公司的處罰與九好集團的處罰一比較,美國市場與中國市場差距真是天壤之別!傾家蕩產疊加牢底坐穿,誰敢動歪念頭財務造假?
保證上市公司的純潔性,在于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徹底改變違法所得與付出嚴重不匹配的現狀,提升執法人員的執法主動性讓造假公司無所遁形,提高執法人員嚴格執法的執法理念,讓處罰執行到位而不是讓法律成為擺設,讓造假者心有余悸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中國股市才能迎來真正的健康與繁榮。